中国已非一战时的贫弱国家 不必再义愤当时屈辱

 一战风云     |      admin

100年前的7月28日,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。作为这场大战的参与者以及名义上的胜利者,中国人也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纪念。

一战的结果虽是以英、法、俄为首的"协约国"取得胜利。但残酷的战争把欧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"绞肉机",令胜败双方都元气大伤,集中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。德国思想家斯宾格勒大战最后一年出版《西方的没落》一书,就把世界围绕西欧旋转的"西方中心论",称作是荒谬、自欺欺人的"历史托勒密体系"。

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,但因加入"协约国"并对德国宣战,特别是累计派出约30多万劳工远赴英法等国参战,也成为战胜国之一。不过,中国从"战胜"中收获的是深深的屈辱。中国被视为"第三等战胜国",不仅没有分享到任何胜利果实,就连德国在华侵略形成的权益,也被"协约国"非法转交给狼子野心的日本。残酷的现实逼迫中国人做出反思。所谓"弱国无外交",世界仍处于"强权战胜公理"式"丛林法则"的支配之下,中国不能再依傍西方文明。"要自救、当自强、走新路"成为当时中华儿女的基本共识。

中国自救的新路在哪?当时主要有三大探索思潮:一是一战初期"新文化运动"中提出的"激烈反传统"、"拼命往西走"的西化思潮--那时中国人还很少注意到一战的惨烈和悲哀。二是一战末期由俄国"'十月革命'一声炮响"送来的社会主义思潮。三是一战结束之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。这三大思潮深刻影响到此后百年中国思想舞台格局。




    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!


    上一篇:首次大规模登陆战:英法伤亡26万不敌土耳其

    下一篇:记者沿一战爆发路追寻历史 旧日仇怨至今难消


      相关推荐